乌克兰作曲家,钢琴家。出生于乌克兰哈尔科夫的一个波兰裔贵族家庭。小时候学习钢琴。从哈尔科夫体校毕业后,他来到了圣彼得堡学习音乐,师从于利亚多夫等。1900年到莱比锡音乐学院继续求学,1902年毕业。1904-1914年他在柏林、莱比锡、慕尼黑和维也纳举行自己的钢琴独奏音乐会。同时,他也在俄罗斯、巴黎和意大利的舞台上出现。这个时期他也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写下了大量作品,其中大部分为钢琴作品。1914年一战爆发,作为一个俄国人他最初被关押,后来被迫离开德国遣返回哈尔科夫。十月革命爆发后他又不得不流亡欧洲,在伊斯坦布尔靠演奏和教学为生。之后又先后定居于维也纳、巴黎与柏林。但在柏林期间,纳粹的崛起使他的经济状况日益窘迫,1935年他回到维也纳。1945年,他被任命为维也纳音乐学院优等班的导师,他终于得到了经济上的保障。1952年在维也纳病逝。波特凯维茨被称为“乌克兰的拉赫玛尼诺夫”。其钢琴作品旋律优美,演奏技巧高超却又通俗易懂。他的音乐在20世纪长期被埋没,如今才得以渐渐复兴。
协奏曲指一件或数件独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奏,借此着力体现独奏演奏家演奏水准的音乐体裁,所以往往具有强烈的炫技性。举例如独奏乐器为钢琴的协奏曲就叫“钢琴协奏曲”。“大协奏曲”是巴洛克时期特殊的协奏曲形式,通过乐队一组表现力较强、数量较少、称为“主奏部”的乐器组和另一组数量较多称为“协奏部”的乐器组一问一答的交替来进行。另一特殊形式“乐队协奏曲”则是二十世纪以来许多作曲家为展现整体乐队演奏与自身作曲实力而作的音乐体裁。在二十世纪前后,由于乐队的表现力被逐渐重视,许多作曲家的协奏曲作品往往以“为某乐器与管弦乐队而作”命名,借此强调乐队与独奏乐器平起平坐的地位。但是为避免混淆,我仍然将此类名称统一命名为“某乐器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