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试听
意大利巴洛克作曲家,传奇阉伶法里内利的兄弟。出生于那不勒斯,父亲是一个教堂的乐长与作曲家。1725年,他的第一部作品首演。1726年前往伦敦,直到1734年都定居在那里,期间创作了他最著名的作品,歌剧“阿尔塔赛斯”。1737年来到斯图加特,担任符腾堡公爵的宫廷乐师。1739年,他前往马德里投奔他的兄弟法里内利,并最后在马德里去世。
咏叹调(Aria)原指任何抒情的音乐旋律,多为独唱曲,亦可以指欧洲古代十四行诗的配乐和巴洛克组曲中的一种体裁,如巴赫著名的“G弦上的咏叹调”。此后,咏叹调渐渐开始在歌剧中占有愈来愈多的分量,并出现更多精细的分类。19世纪中期以后的歌剧,很多都是多个咏叹调的集合,宣叙调的空间愈来愈少。在另一部分歌剧,如瓦格纳的“乐剧”,分曲几乎完全消失,而宣叙调与咏叹调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区分。
人声是人由声带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也称“嗓音”。根据人类男女的不同,以及各人生理、音色、音域、风格等的差异,可以分为女高音、次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等。
巴洛克音乐指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后开始兴起,且在古典主义音乐形成之前所流行的音乐类型,延续期间大约从1600年到1750年之间的150年。巴洛克最初是建筑领域的术语,后逐渐用于艺术和音乐领域,在艺术领域方面,巴洛克风格的特征是精致细腻的装饰以及华丽的风格,而巴洛克音乐的特点是:加入大量装饰性的音符,节奏强烈、短促而律动,旋律精致,情感起伏不大而节制。巴洛克音乐创作的发展中心以贵族的宫廷、私人组织的学会以及天主教教会为主,其中又以宫廷最具影响力。此时期的音乐创作除了适合在宫廷里演奏的大协奏曲以外,还有贵族沙龙里带有私密气氛的小规模乐器奏鸣曲,令教堂充满了圣神光彩的弥撒、神剧、受难曲以及丰富的管风琴曲目。另外,歌剧在威尼斯快速兴起,借着音乐和戏剧的结合将情感抒发到最高点。音乐创作从此步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巴洛克音乐时期复调音乐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大小调取代了教会调式,同时主调音乐也在蓬勃发展。巴洛克晚期主调音乐已占主流,被称为“华丽风格”。
可能你还没有入门,可能你觉得听这些音乐太高大上听不懂,可是你一定听得懂流行歌曲吧!其实听交响曲和听口水歌没有区别,都是用耳朵听,可真正“听没听懂”的关键就在于你的耳朵(还有你的大脑)。你听惯流行歌曲的耳朵与大脑并不足以使你听懂交响曲,原因在于你没有掌握相应的技巧:就好比一个孩子一直在做加法题,即使他做得再快再好,他也还是只会做加法题;他依然不会做减法题,更不用提乘法除法微积分了。当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会“加法”也许已经足够了。可是如果你有精神上的追求,何不试着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呢?何不给自己一个打开音乐宏伟世界大门的机会呢?当然,想要获得任何一种提高和技巧都意味着时间与精力的付出。听觉难度入门的曲子的门槛不高,对于未入门的你来说非常合适,所以静下心来花点时间欣赏看看,这不同于流行歌曲的美,试着发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