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出生于基辅。父亲是一个木管制造工匠。1891年进入基辅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1894年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跟随塔涅耶夫学习对位、跟随伊波里托夫-伊凡诺夫学习作曲。1900年毕业。之后进入格涅辛音乐学院担任教师,塔涅耶夫给他介绍了2个特别的学生,米亚斯科夫斯基和普罗科菲耶夫。1905年格里埃尔曾到柏林学习指挥,库塞维兹基和他正巧是同学。然后他又返回格涅辛音乐学院继续教书,1914年任基辅音乐学院院长。1920年他又来到莫斯科音乐学院教课直到1941年,培养了一大批有名的学生。他与苏联官方合作密切,曾3次获得斯大林奖,且并未在1948年遭受迫害。1956年在莫斯科去世。格里埃尔拥有较强的旋律天赋和配器才能,在创作中始终遵循俄罗斯传统。早期的部分作品形式较为复杂,带有学院派特点。苏联建立后的作品则较为朴素清新,常采用各族民歌。
协奏曲指一件或数件独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奏,借此着力体现独奏演奏家演奏水准的音乐体裁,所以往往具有强烈的炫技性。举例如独奏乐器为钢琴的协奏曲就叫“钢琴协奏曲”。“大协奏曲”是巴洛克时期特殊的协奏曲形式,通过乐队一组表现力较强、数量较少、称为“主奏部”的乐器组和另一组数量较多称为“协奏部”的乐器组一问一答的交替来进行。另一特殊形式“乐队协奏曲”则是二十世纪以来许多作曲家为展现整体乐队演奏与自身作曲实力而作的音乐体裁。在二十世纪前后,由于乐队的表现力被逐渐重视,许多作曲家的协奏曲作品往往以“为某乐器与管弦乐队而作”命名,借此强调乐队与独奏乐器平起平坐的地位。但是为避免混淆,我仍然将此类名称统一命名为“某乐器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