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试听
拜占庭圣加仑修道院修士,诗人,作家与音乐家,“查理大帝传”的作者。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就在修道院学校学习。890年成为了修道院的修士,工作是图书管理员。他之所以叫“口吃者”,是因为中世纪德国人没有姓只有名,因此,如果重名,就用特征来描述,所以这个诺特克大概是有口吃的特征。艾克哈德四世在11世纪继修的“圣加伦修道院记事”一书中记录了几十条颂歌短句,起初均被认为是诺特克所作,不过并无实际证据证明这一点。不过诺特克的确是最早将颂歌体裁引入德国的人,1512年被封圣。
又称“赞美诗”,基督教举行崇拜仪式时所唱的赞美上帝的诗歌。歌词内容主要是对上帝的称颂、感谢、祈求。现在多数赞美诗均为四部合唱曲。
合唱指两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本组所担任的声部演唱同一乐曲。分同声与混声两种:同声的由男声或女声单独组成;混声的由男声和女声混合组成。按声部的多少,又可分二部合唱、三部合唱、四部合唱等。
中世纪音乐时期约为公元800年至1400年。教会是当时人们的生活重心,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地位,艺术家在宗教中生存,因此当时艺术与宗教息息相关。音乐多以宗教仪式或歌唱颂歌为主,以功能为重。例如格里高利圣咏。歌词多是采自圣经。所以声乐在中世纪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许多新的音乐形式。与此同时,器乐主要通过世俗音乐的形式得以发展,当时主要的乐器有鲁特琴等。中世纪音乐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从原始的单音音乐到复调音乐的过渡。此外在音乐理论上,中世纪音乐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产生总结出了对位法的理论和线谱记谱法。乐器的发明与制作在中世纪也有了不小的进展,长号、小号和圆号等乐器在当时已开始流行,弓弦乐器(如维奥尔琴)也有了普遍的应用。
当你已经来到了音乐殿堂的门口,推开门向里张望时,就像大海行舟,你会感到自身的渺小。是的,伟大的作品必然是远远超出你想象的作品,而这样的作品在这个音乐世界里其实不在少数。也许你特别喜欢某一位作曲家的作品,可是,千万不要就这样驻足于此而停下你的脚步,不要忘了你刚入门时的情境。请保持这份学习的谦卑与发现的精神,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中并欣赏它各个角落的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