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试听
美国当代作曲家,数学家。出生于费城。从小学习多种乐器。1931年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数学,后转入纽约大学学习音乐,4年后获得音乐学士学位。1938-1945年在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音乐和数学。创作了不少十二音音乐作品后,巴比特于50年代参与了RCA公司的电子合成器的研发,并在创作中使用电子乐器。1958年,巴比特因在杂志上发表题为“谁在乎你听不听!”的评论文章而引起对当代作曲家及其作品的广泛争议。1964年巴比特创作了他的最著名的音乐作品“夜莺”,一部以希腊神话为背景的小型音乐会曲,由女高音、钢琴、电子合成器、磁带演出。他后期的作品常常将传统乐器与电子音乐相结合,并一直采用序列主义技巧进行作曲。2011年他在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去世。
主要展现变奏技巧的音乐体裁。最初呈示的主题不断地反复,在反复的过程中进行旋律、对位、节奏等等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叫做“变奏”。变奏的次数并不固定,往往可以变奏任意多次。变奏作为“音乐发展”的技巧广泛应用于各种体裁的乐曲中,尤其是大型乐曲。
磁带是一种非挥发性的储存媒体,由带有可磁化覆料的塑料带状物组成(通常是卷起)。由于磁带是循序存取的装置,特别是一次读写大量资料的状况,因此磁带是一种传统的存储和备份方式。而磁带音乐指使用多种声音材料(包括电子化及自然的声音),通过磁带及磁带式录音机进行创作的音乐作品。磁带音乐的创作使用了很多技术,包括剪切、磁带循环、磁带回声、音上音、磁带回授、变速、磁带反向和混音。在现代化数字音频编辑中,这些技巧被大量模仿使用。
现代音乐,也称二十世纪音乐,是指自1900年起至今,继承西方古典音乐而来的一个音乐纪元,音乐门派繁多,风格多样。其中著名的有十二音无调性音乐、序列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极简主义音乐、机遇主义音乐、微分音音乐、电子音乐、具体音乐等等。不过由于存在理论泛滥、鱼龙混杂等问题,许多现代音乐常常不被广大音乐爱好者所接受。如何纠正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空洞浮躁之风,让广大音乐爱好者喜爱并接受是现代音乐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个听觉等级的音乐已不适合聆听欣赏,更适合以研究或者猎奇的眼光去了解与分析。也许如科普兰所述,我们的耳朵大概还没有为这类音乐而准备好,不过我个人觉得也许我们的耳朵永远不会为这类音乐准备好了。不过音乐世界本身是包容的,也因为这一类音乐的补充而完整,这也许就是这些音乐被产生出来的直接原因。这类音乐中也不乏真诚之作,可是也有相当数量哗众取宠、滥竽充数、粗制滥造的作品,这就要留给你来评判了。我们也许可以留意这类最奇怪的音乐中比较真诚的那一部分的产生时间,大多是在两次世界大战的前后,也许这些音乐恰好反映了在那个时代人性的迷茫、扭曲与破坏,所以对于音乐来说具体什么样的创作方式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创作时的那一份真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