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试听
德国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生于克尔彭。早年其母精神错乱,跟随当教师的父亲生活。他小时候主要学习钢琴,也曾学习过双簧管和小提琴。1945年,他父亲在被派往前线前将家事托付给了小施托克豪森,果然他的父亲最后没能够回来,不幸战死于匈牙利。1950年施托克豪森入弗兰克·马丁的作曲班,决心从事作曲。1951年到达姆施塔特听课,1952年到巴黎师从梅西安和米约深造,1953年回国在电台工作,并长期在世界各地任教和指挥演出自己的作品。1963年创办科隆新音乐实验班,1971年出任科隆音乐学院作曲教授。1990年代他创办了个人唱片公司,录制和出版自己的作品。2007年施托克豪森由于心脏病突发去世,享年79岁。他被许多电子音乐制作人誉为“电子音乐之父”。(也有一说为埃德加·瓦雷兹)
又称“赞美诗”,基督教举行崇拜仪式时所唱的赞美上帝的诗歌。歌词内容主要是对上帝的称颂、感谢、祈求。现在多数赞美诗均为四部合唱曲。
合唱指两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本组所担任的声部演唱同一乐曲。分同声与混声两种:同声的由男声或女声单独组成;混声的由男声和女声混合组成。按声部的多少,又可分二部合唱、三部合唱、四部合唱等。
现代音乐,也称二十世纪音乐,是指自1900年起至今,继承西方古典音乐而来的一个音乐纪元,音乐门派繁多,风格多样。其中著名的有十二音无调性音乐、序列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极简主义音乐、机遇主义音乐、微分音音乐、电子音乐、具体音乐等等。不过由于存在理论泛滥、鱼龙混杂等问题,许多现代音乐常常不被广大音乐爱好者所接受。如何纠正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空洞浮躁之风,让广大音乐爱好者喜爱并接受是现代音乐亟待解决的问题。
何为音乐之美?如果你能够游刃有余地欣赏这个听觉等级的音乐,想必你已有了自己的审美标准。可是,不要忘了,音乐之所以迷人,亦有其说不清道不明之处。也许,音乐还拥有一种直觉之美、一种精神层次之美。就像某些音乐,也许在乐曲风格上并不符合你的审美观,可是你却依然能够被感动、震撼。现在的你已经拥有了比大多数人更高的音乐素养以及更挑剔、更专业的耳朵。你会感觉到孤独,这就是所谓的曲高和寡、高处不胜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