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裔瑞典作曲家。出生于德国的一个叫米尔滕贝格的小镇。父亲是普通职员。早年在布痕和曼海姆等地学习音乐,不过他的父母希望他学法律,于是把他送到了美因茨大学。不过他自己坚决反对并转而报考了埃尔福特大学,因为埃尔福特有更浓厚的音乐氛围。不令人意外的,在大学里克劳斯完全放弃了法律,一门心思学习音乐和文学。这使他与父亲的关系紧张。在埃尔福特大学读了仅1年书后他就被父亲叫了回来,经过1年的斗争,他妥协了,去往哥廷根大学读法律。不过实际上,他仍然只是在大学里学音乐。1775年他创作了“d小调安魂曲”,在这部并不成熟的早期作品中已经能够发现一个大胆而有思想的作曲家的雏形。1777年受他同学影响一起去往瑞典应聘国王古斯塔夫三世的宫廷乐师职位。不过由于他的竞争对手很多而且他又没有名气,在之后的3年内他甚至都没有机会向国王呈现自己的作品。直到1781年国王终于有机会听到了克劳斯的音乐,遂被授予宫廷副乐长的头衔。克劳斯欣喜若狂,他在寄给家人的信中写到“音乐会一结束,国王就过来和我谈了大概1个多小时,他非常喜欢我的音乐。昨晚我被召见,他授予了我乐长的职务,更让我快乐的不是我将收获更多的金钱,而是我将有机会被公费派往德国、法国、意大利旅行学习!”之后5年克劳斯游历欧洲,结识了海顿、格鲁克等音乐名人,成为了共济会的成员。他还在英国参加了亨德尔盛大的百年诞辰,过程中他也创作了不少作品,得到了整个欧洲的瞩目。1787年他回到瑞典后,不久就接任宫廷乐长的职务。不过就在克劳斯大展拳脚之际,1792年国王古斯塔夫三世在一次假面舞会上遭到了暗杀,克劳斯怀着极度悲痛的心情创作了“c小调葬礼交响曲”献给自己音乐上的伯乐。仅仅几个月后,克劳斯自己不幸得了肺结核,于同年12月去世。他的墓志铭上刻着“这里埋葬着克劳斯,他的音乐通往天堂”。
古典主义音乐指的是1750至1820年时期的西方主流音乐。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由于他们都在维也纳度过自己的创作成熟时期,因而也被人称作“维也纳古典乐派”。古典主义音乐承继巴洛克音乐的发展,是欧洲音乐史上的一种音乐风格或者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出现了多乐章的交响曲、独奏协奏曲、弦乐四重奏、多乐章奏鸣曲等等体裁。而奏鸣曲式和回旋曲式成为古典时期和浪漫时期最常见的曲式,影响直至二十世纪。乐队编制比巴洛克时期增大,乐队由指挥带领逐渐变成一种常规。现代钢琴在古典时期出现,逐渐取代了大键琴的地位。随着法国大革命对社会造成的冲击,作曲家的生计也受到影响,由最初依赖宫廷、教会供养转变为独立的自由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