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小提琴家,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德国小提琴学派在19世纪后半期的领袖人物。出生于如今属于奥地利的基策小城。父母是匈牙利犹太人。1833年随全家移居佩斯,约阿希姆从小学习小提琴。1839年赴维也纳学习音乐。不久,随堂姐芳妮·维特根斯坦(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祖母)移居莱比锡,在门德尔松的指导下学习小提琴。1844年,他在伦敦非常成功地演出了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而成名。门德尔松去世后,约阿希姆留在莱比锡跟随德国小提琴学派大师费迪南·大卫继续其演奏生涯。1848年李斯特定居魏玛,发誓要将其建成为音乐的“雅典”,约阿希姆立即脱离保守气氛浓厚的莱比锡投奔李斯特。1852年,约阿希姆又脱离李斯特移居汉诺威,同舒曼、克拉拉和勃拉姆斯等人建立了友谊。1865年,约阿希姆辞去在汉诺威王室中的供职,以抗议王室对犹太乐师的种族歧视。1866年移居柏林,创建了当时首屈一指的“约阿希姆弦乐四重奏乐团”。1869年他在柏林为当时的普鲁士王朝建立了柏林皇家音乐学院,此后的40年他主要为音乐学院而努力,1907年在柏林去世。
协奏曲指一件或数件独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奏,借此着力体现独奏演奏家演奏水准的音乐体裁,所以往往具有强烈的炫技性。举例如独奏乐器为钢琴的协奏曲就叫“钢琴协奏曲”。“大协奏曲”是巴洛克时期特殊的协奏曲形式,通过乐队一组表现力较强、数量较少、称为“主奏部”的乐器组和另一组数量较多称为“协奏部”的乐器组一问一答的交替来进行。另一特殊形式“乐队协奏曲”则是二十世纪以来许多作曲家为展现整体乐队演奏与自身作曲实力而作的音乐体裁。在二十世纪前后,由于乐队的表现力被逐渐重视,许多作曲家的协奏曲作品往往以“为某乐器与管弦乐队而作”命名,借此强调乐队与独奏乐器平起平坐的地位。但是为避免混淆,我仍然将此类名称统一命名为“某乐器协奏曲”。
浪漫主义音乐是古典主义音乐(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延续和发展,是西方音乐史上的一种音乐风格或者一个时代。如果按时间划分大概为1820年至1900年之间。如果用历史事件来划分,“浪漫主义音乐”则可以从1813年霍夫曼论述贝多芬的浪漫主义精神开始,到1914年勋伯格提出“不协和音的解放”为止。浪漫主义音乐比起之前的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更注重感情和形象的表现,相对来说看轻形式和结构。浪漫主义音乐往往富于想象力,相当多的浪漫主义音乐受到非现实的文学作品的影响,而有着相当大的标题音乐成分。浪漫主义音乐强调多样性,发展和声的作用,对人物性格的特殊品质进行刻画,更多地运用转调手法和半音。贝多芬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先驱,浪漫主义歌剧的代表是瓦格纳,钢琴音乐的代表是李斯特。浪漫主义音乐体现了影响广泛和民族分化的倾向,浪漫主义晚期出现了更多不同的乐派,包括法国的印象乐派和欧洲各地的民族乐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