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作家,哲学家与行为艺术家。偶然音乐、乐器非常规演奏技巧(延伸技巧)、电子音乐的先驱。出生于洛杉矶。父亲是一个发明家,母亲是一名记者。小时候接触过钢琴,不过他更立志成为一名作家。1928年进入波莫纳学院学习,不过很快辍学,因为他觉得学校的知识不足以教会他成为一名作家。他前往欧洲游历,尝试了建筑、绘画、诗歌、音乐等艺术门类,并且开始尝试作曲。1931年他回到美国,以在学校讲授现代艺术为生。1933年,在将自己的几部作品交给考埃尔过目后,凯奇最终决定放弃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而专注于音乐。考埃尔随后建议凯奇拜师勋伯格。凯奇一开始交不起学费,但勋伯格被凯奇欲献身音乐的精神所感动,同意免费为他授课。凯奇跟随勋伯格学习了2年,勋伯格后来回忆凯奇说:“我的美国学生中没有一个有趣的。要说有的话,有那么一个天才,不过不是作曲家,是个发明家。”1940年代,凯奇在北卡罗来纳的黑山学院听到日本人铃木大拙关于佛教和禅学的讲课,深受其影响,很快成为禅宗的追随者。他开始把禅学思想运用在作曲的尝试中,把音乐想象成“无目的的游戏”,认为生活只是生活本身,一切都要顺其自然,而无须刻意从混沌和偶然中寻找出什么秩序,由此成为了“偶然音乐”作曲家的早期代表人物。同时对于不可预测的音响效果的追求,使他成为了“加料钢琴”的发明者。凯奇一生中最为人熟知的作品是1953年首演的“4分33秒”:共3个乐章,总长度4分33秒,乐谱上没有任何音符,唯一标明的要求是“Tacet”(沉默)。作品的含义是请观众认真聆听当时的寂静,体会在寂静之中由偶然所带来的一切声音。这也代表了凯奇一个重要的音乐哲学观点:音乐的最基本元素不是演奏,而是聆听。之后凯奇越来越向行为艺术家的方向靠拢。不过从1960年代末开始,凯奇的创作风格逐步体现出对传统音乐因素的靠拢和回归。1992年他在纽约去世,履行了自己为音乐奉献一生的承诺。
日前不无单挑墙角钟堂中号.获收全音.况无不商徵更为声盛宫角如数托出.得声音全局而自安足也
今钟号其鸣.枉暂. 果无不,相和相抵相托或相关无也
阴阳蛇Ryoanji
Ryoanji阴阳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