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试听
最早的尼德兰作曲家之一,同时还是音乐理论家,“精微艺术”(Ars Subtilior)的代表人物,主要工作在比利时的列日和意大利。父亲是一个牧师,母亲是贵族出身。1391年西科尼亚在教皇博义九世手下工作。从1412年开始他在帕多瓦的教堂工作并直到去世。他的作品有6首荣耀经、4首信经、13首经文歌、4首牧歌、11首叙事歌、2首维勒莱、2首卡农歌。他在作品中广泛运用各种模仿技术。他革新了经文歌体裁。他的创作综合了14世纪意大利和法国音乐的风格特点,对于尼德兰乐派的形成有很大影响。此外,他还是音乐理论论文的作者,写有“新音乐”、“符值比例论”等。
又名“艺术歌曲”,即富有艺术性的歌曲。典型的艺术歌曲表演型式是由一位歌唱者与钢琴伴奏一起演出。有时候多首艺术歌曲可以组成一组声乐套曲,也有部分器乐改编曲,实际上将艺术歌曲通俗理解为歌曲即可,是大多数人再熟悉不过的音乐体裁。
鲁特琴也称琉特琴,是一种曲颈拨弦乐器。一般这个词主要指中世纪到巴洛克时期在欧洲使用的一类古乐器的总称,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最最风靡的家庭独奏乐器。另外在广义的乐器分类中,把类似的乐器统称为“琉特属”,此时就不限于年代国别,因此吉他、中国琵琶、日本琵琶等都可以包括在内。
中世纪音乐时期约为公元800年至1400年。教会是当时人们的生活重心,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地位,艺术家在宗教中生存,因此当时艺术与宗教息息相关。音乐多以宗教仪式或歌唱颂歌为主,以功能为重。例如格里高利圣咏。歌词多是采自圣经。所以声乐在中世纪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许多新的音乐形式。与此同时,器乐主要通过世俗音乐的形式得以发展,当时主要的乐器有鲁特琴等。中世纪音乐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从原始的单音音乐到复调音乐的过渡。此外在音乐理论上,中世纪音乐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产生总结出了对位法的理论和线谱记谱法。乐器的发明与制作在中世纪也有了不小的进展,长号、小号和圆号等乐器在当时已开始流行,弓弦乐器(如维奥尔琴)也有了普遍的应用。
当你已经来到了音乐殿堂的门口,推开门向里张望时,就像大海行舟,你会感到自身的渺小。是的,伟大的作品必然是远远超出你想象的作品,而这样的作品在这个音乐世界里其实不在少数。也许你特别喜欢某一位作曲家的作品,可是,千万不要就这样驻足于此而停下你的脚步,不要忘了你刚入门时的情境。请保持这份学习的谦卑与发现的精神,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中并欣赏它各个角落的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