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试听
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同时也是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出生在德国艾森纳赫。10岁时巴赫成为了孤儿,住进了位于奥尔德鲁夫的兄长家里并时常接受兄长在音乐方面的指导。1703年1月从圣迈克尔学校毕业,在魏玛一个教堂担任管风琴师。1705年至1706年,他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来回约400公里聆听丹麦管风琴大师布克斯特胡德的演奏,这成为他在1706年1月宗教法庭上被指控的“罪状”之一。1706年起巴赫在米尔豪森担任管风琴师,之后又回到魏玛,在1714年成为魏玛公爵威廉·恩斯特的宫廷乐长。1717年巴赫接受了克滕的利奥波德亲王的乐正职位,结果不情愿的恩斯特公爵在免除其职务之前甚至还把他关押在狱中。1724年,巴赫的主人克滕亲王对音乐的兴趣似乎淡漠了,于是巴赫辞去了宫廷中的职务,来到莱比锡出任圣托马斯学校的乐监,在那里他度过了一生中余下的27年时间。晚年巴赫患有白内障,视力逐渐丧失,1749年不成功的眼科手术几乎使他完全失明,1750年7月由于手术的后遗症逝世,享年65岁。巴赫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由于“平均律键盘曲集”等代表作品对音乐的重要影响被誉为“西方音乐之父”。按照其儿子C.P.E.巴赫的说法,巴赫在作曲方面的知识是无师自通的,全靠自学成才。不过,巴赫出神入化的作曲技巧无疑是通过无比刻苦的努力换来的,例如有关于他早年手抄弗雷斯科巴尔迪的代表作“音乐之花”的故事。巴赫作为作曲家在世时并未享有如今的盛名,更多是以高超的管风琴即兴演奏家而名誉天下。巴赫的作品在其死后就因为复调音乐的不再流行而逐渐被世人遗忘,直到门德尔松在莱比锡图书馆中发现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并且在其音乐会上指挥演出才震惊世界。如今他的名气与声望已是作曲家中的翘楚。巴赫的作品数量浩如烟海,代表作甚多。他也有许多子女,由于家族传承的音乐氛围,不少也成为了著名的作曲家,成就了音乐史上赫赫有名的“巴赫家族”。
亦称展技曲、触技曲,是一种通常由键盘乐器或拨弦乐器独奏的乐曲。它一般速度较快、节奏均匀,具有炫技性,可以展示出演奏者手指的灵活。偶尔也有为多乐器而作的触技曲。
键盘乐器是有排列如钢琴键盘的琴键之乐器总称,主要包括羽管键琴、管风琴、钢琴、古钢琴等。这些乐器上每个琴键都有固定的音高,因此皆可以用以演奏任何符合其音域范围内的乐曲。琴键下常有共鸣管或其它可供共鸣之装置。演奏家在使用键盘乐器时不是直接打击乐器的弦来产生震荡,而是使用琴键,通过乐器内的机械机构或电子组件来产生音响。 相对于其他乐器家族,其宽广的音域和可以同时发出多个乐音的能力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正因如此,键盘乐器即使是作为独奏乐器,也具有丰富的和声效果和管弦乐的色彩。
巴洛克音乐指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后开始兴起,且在古典主义音乐形成之前所流行的音乐类型,延续期间大约从1600年到1750年之间的150年。巴洛克最初是建筑领域的术语,后逐渐用于艺术和音乐领域,在艺术领域方面,巴洛克风格的特征是精致细腻的装饰以及华丽的风格,而巴洛克音乐的特点是:加入大量装饰性的音符,节奏强烈、短促而律动,旋律精致,情感起伏不大而节制。巴洛克音乐创作的发展中心以贵族的宫廷、私人组织的学会以及天主教教会为主,其中又以宫廷最具影响力。此时期的音乐创作除了适合在宫廷里演奏的大协奏曲以外,还有贵族沙龙里带有私密气氛的小规模乐器奏鸣曲,令教堂充满了圣神光彩的弥撒、神剧、受难曲以及丰富的管风琴曲目。另外,歌剧在威尼斯快速兴起,借着音乐和戏剧的结合将情感抒发到最高点。音乐创作从此步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巴洛克音乐时期复调音乐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大小调取代了教会调式,同时主调音乐也在蓬勃发展。巴洛克晚期主调音乐已占主流,被称为“华丽风格”。
可能你还没有入门,可能你觉得听这些音乐太高大上听不懂,可是你一定听得懂流行歌曲吧!其实听交响曲和听口水歌没有区别,都是用耳朵听,可真正“听没听懂”的关键就在于你的耳朵(还有你的大脑)。你听惯流行歌曲的耳朵与大脑并不足以使你听懂交响曲,原因在于你没有掌握相应的技巧:就好比一个孩子一直在做加法题,即使他做得再快再好,他也还是只会做加法题;他依然不会做减法题,更不用提乘法除法微积分了。当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会“加法”也许已经足够了。可是如果你有精神上的追求,何不试着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呢?何不给自己一个打开音乐宏伟世界大门的机会呢?当然,想要获得任何一种提高和技巧都意味着时间与精力的付出。听觉难度入门的曲子的门槛不高,对于未入门的你来说非常合适,所以静下心来花点时间欣赏看看,这不同于流行歌曲的美,试着发现吧!
火影大蛇丸出现时的背景音乐似乎参考了这里
老大 二维码过期了
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