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试听
德国作曲家,生于莱比锡,是巴赫最小的儿子。早年接受巴赫的教育。巴赫死后,他与比他大21岁的哥哥C.P.E.巴赫住在一起并接受哥哥的指导。1762年前往伦敦,他的歌剧作品在英国大获成功,他还当上了夏洛特皇后的音乐总管。不过好景不长,在1770年代后期,他的音乐已不再受到欢迎。他慢慢花完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并于1782年在债务中死去。皇后为他还清了债务。因长期居住在伦敦,J.C.巴赫常被称为“英国巴赫”或“伦敦巴赫”。他与阿贝尔合组“阿贝尔与巴赫音乐会”,首演了许多海顿的作品,对莫扎特音乐风格的形成亦影响极深,小莫扎特曾经为了学习将J.C.巴赫的几首奏鸣曲改编为了钢琴协奏曲。J.C.巴赫也是巴赫家族中唯一一位重要的歌剧作曲家。
奏鸣曲源自拉丁文的sonare,即发出声响。奏鸣曲多为展现演奏家演奏水平的三乐章独奏乐器大型乐曲,配器往往只有独奏乐器与钢琴伴奏,或者只有无伴奏独奏乐器本身。奏鸣曲的曲式结构从古典主义时期开始逐步发展完善,形成了“奏鸣曲式”,一种类似写文章“起承转合”的作曲结构与方式。大多数大型乐曲体裁(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等)的第一乐章均遵循这一曲式。不过二十世纪以来,奏鸣曲式在作品中的应用已不再模式与教条,亦不易辨认。
羽管键琴是拨奏弦鸣乐器。音译为哈普西科德,十六世纪至十八世纪盛行于欧洲的键盘乐器。琴键静止时,制音器接触琴弦,阻止其发出声响。因此,羽管键琴只是在琴键实际按下时才能够发音,在琴键放开后它不会继续鸣响。而且演奏者不能像钢琴那样通过改变手指的压力来变化力度强弱。十八世纪中叶比较典型的羽管键琴有上下两个键盘和几个音栓,演奏者可以通过对音栓的控制来获得不同的音高和音色。现代制造的羽管键琴几乎都用踏板来替代手动操作的音栓。羽管键琴的声音明亮、清澈,具有金属的光泽,但音量单薄,对指触的力度变化反应甚微,音响的强弱对比较差,之后逐渐被钢琴所替代。
古典主义音乐指的是1750至1820年时期的西方主流音乐。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由于他们都在维也纳度过自己的创作成熟时期,因而也被人称作“维也纳古典乐派”。古典主义音乐承继巴洛克音乐的发展,是欧洲音乐史上的一种音乐风格或者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出现了多乐章的交响曲、独奏协奏曲、弦乐四重奏、多乐章奏鸣曲等等体裁。而奏鸣曲式和回旋曲式成为古典时期和浪漫时期最常见的曲式,影响直至二十世纪。乐队编制比巴洛克时期增大,乐队由指挥带领逐渐变成一种常规。现代钢琴在古典时期出现,逐渐取代了大键琴的地位。随着法国大革命对社会造成的冲击,作曲家的生计也受到影响,由最初依赖宫廷、教会供养转变为独立的自由作曲家。
当你已经来到了音乐殿堂的门口,推开门向里张望时,就像大海行舟,你会感到自身的渺小。是的,伟大的作品必然是远远超出你想象的作品,而这样的作品在这个音乐世界里其实不在少数。也许你特别喜欢某一位作曲家的作品,可是,千万不要就这样驻足于此而停下你的脚步,不要忘了你刚入门时的情境。请保持这份学习的谦卑与发现的精神,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中并欣赏它各个角落的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