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作曲家,民族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代表。出生在芬兰海门林纳。9岁起学习钢琴,14岁学小提琴,并自学作曲,后参加业余室内乐团,他曾希望成为一位小提琴演奏家而非作曲家。1885年进入赫尔辛基大学法律系,不久转入音乐学院。24岁时赴柏林和维也纳深造。3年后回芬兰作了第一部交响诗“传奇”,立即轰动,从此他致力于作曲。1893年执教于赫尔辛基音乐学院。1897年,芬兰政府肯定了他的成就,开始为他提供津贴,使他能够专心作曲。1899年,他创作了著名的“芬兰颂”,大大激起了芬兰人的爱国思想。西贝柳斯不喜欢城市的喧嚣而选择居住在乡村,定居在赫尔辛基近郊耶尔文佩的艾诺拉别墅。1911年,他接受了喉部大手术。1914年访问美国,接受耶鲁大学音乐博士学位,回国后过着隐居生活,但仍从事创作。1926年后,再没有创作过一部大型的音乐作品,其原因成为音乐史上的未解之谜之一。
浪漫主义音乐是古典主义音乐(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延续和发展,是西方音乐史上的一种音乐风格或者一个时代。如果按时间划分大概为1820年至1900年之间。如果用历史事件来划分,“浪漫主义音乐”则可以从1813年霍夫曼论述贝多芬的浪漫主义精神开始,到1914年勋伯格提出“不协和音的解放”为止。浪漫主义音乐比起之前的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更注重感情和形象的表现,相对来说看轻形式和结构。浪漫主义音乐往往富于想象力,相当多的浪漫主义音乐受到非现实的文学作品的影响,而有着相当大的标题音乐成分。浪漫主义音乐强调多样性,发展和声的作用,对人物性格的特殊品质进行刻画,更多地运用转调手法和半音。贝多芬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先驱,浪漫主义歌剧的代表是瓦格纳,钢琴音乐的代表是李斯特。浪漫主义音乐体现了影响广泛和民族分化的倾向,浪漫主义晚期出现了更多不同的乐派,包括法国的印象乐派和欧洲各地的民族乐派等。
从容不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