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叹调 自从那一天 选自露易丝 G.夏庞蒂埃作曲

Depuis le jour

请你试听

请输入验证码后得到试听地址

Depuis le jour
Gustave_Charpentier

请你评分

烂作差作庸作良作杰作 已有 2 人投过票了哦!
Loading...
评论

作曲者:古斯塔夫·夏庞蒂埃

法国作曲家。生于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是一名面包师,却鼓励他学习音乐。夏庞蒂埃早年曾在纺织厂做过工,厂主很赏识他的才能,资助他入里尔音乐学院学习。由于成绩优良,1881年获图尔宽市的助学金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887年获罗马大奖,1900年写出成名作歌剧“路易丝”,盛演不衰。可能与他的出生有关,他成为了一个社会主义者,1902年夏庞蒂埃创办了“咪咪潘松俱乐部”通俗音乐学院,免费为女店员、女职工进行音乐普及教育。1912年被选为法兰西美术研究院院士。1912年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

体裁:咏叹调

咏叹调(Aria)原指任何抒情的音乐旋律,多为独唱曲,亦可以指欧洲古代十四行诗的配乐和巴洛克组曲中的一种体裁,如巴赫著名的“G弦上的咏叹调”。此后,咏叹调渐渐开始在歌剧中占有愈来愈多的分量,并出现更多精细的分类。19世纪中期以后的歌剧,很多都是多个咏叹调的集合,宣叙调的空间愈来愈少。在另一部分歌剧,如瓦格纳的“乐剧”,分曲几乎完全消失,而宣叙调与咏叹调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区分。

主奏乐器:人声

人声是人由声带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也称“嗓音”。根据人类男女的不同,以及各人生理、音色、音域、风格等的差异,可以分为女高音、次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等。

时代:浪漫主义音乐时期

浪漫主义音乐是古典主义音乐(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延续和发展,是西方音乐史上的一种音乐风格或者一个时代。如果按时间划分大概为1820年至1900年之间。如果用历史事件来划分,“浪漫主义音乐”则可以从1813年霍夫曼论述贝多芬的浪漫主义精神开始,到1914年勋伯格提出“不协和音的解放”为止。浪漫主义音乐比起之前的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更注重感情和形象的表现,相对来说看轻形式和结构。浪漫主义音乐往往富于想象力,相当多的浪漫主义音乐受到非现实的文学作品的影响,而有着相当大的标题音乐成分。浪漫主义音乐强调多样性,发展和声的作用,对人物性格的特殊品质进行刻画,更多地运用转调手法和半音。贝多芬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先驱,浪漫主义歌剧的代表是瓦格纳,钢琴音乐的代表是李斯特。浪漫主义音乐体现了影响广泛和民族分化的倾向,浪漫主义晚期出现了更多不同的乐派,包括法国的印象乐派和欧洲各地的民族乐派等。

听觉难度:简单

当你已经来到了音乐殿堂的门口,推开门向里张望时,就像大海行舟,你会感到自身的渺小。是的,伟大的作品必然是远远超出你想象的作品,而这样的作品在这个音乐世界里其实不在少数。也许你特别喜欢某一位作曲家的作品,可是,千万不要就这样驻足于此而停下你的脚步,不要忘了你刚入门时的情境。请保持这份学习的谦卑与发现的精神,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中并欣赏它各个角落的美吧!

评论

请放心,你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