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试听
美国作曲家。出生于新泽西州的帕特生市。早年曾先后在蒙特克莱州师范学院及纽约的曼内斯音乐学校攻读作曲及音乐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他投笔从戎,在军中担任中尉军职。1945年退伍,再次进入柯蒂斯音乐院及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作曲与音乐理论,师从罗萨里奥・斯西列罗以及吉安・卡洛・梅诺蒂。1949年,他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并早在1948年即受聘于柯蒂斯音乐院,在该校任教共8年时间,其中曾获得弗尔勃莱特奖学金。1950-1951年他去意大利罗马学习,与达拉皮科拉相识,后者对他今后的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回国后,曾被聘为普雷塞公司的音乐编辑、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音乐系主任,并长期以来一直接受库塞维兹基基金会、福尔姆基金会以及茱莉亚音乐学院等委托的创作任务。1953年他的“夜乐”获得格什温纪念奖,1961年“第二交响曲”获瑙姆堡唱片奖。早期作品多为使用序列技法创作的无调性作品,在1960年代后期开始转为创作调性音乐作品为主。
原来源于即兴创作,因此它的形式很少符合任何固定结构的音乐形式。直到浪漫主义时期,其固有的即兴成分最终被完全去除。
羽管键琴是拨奏弦鸣乐器。音译为哈普西科德,十六世纪至十八世纪盛行于欧洲的键盘乐器。琴键静止时,制音器接触琴弦,阻止其发出声响。因此,羽管键琴只是在琴键实际按下时才能够发音,在琴键放开后它不会继续鸣响。而且演奏者不能像钢琴那样通过改变手指的压力来变化力度强弱。十八世纪中叶比较典型的羽管键琴有上下两个键盘和几个音栓,演奏者可以通过对音栓的控制来获得不同的音高和音色。现代制造的羽管键琴几乎都用踏板来替代手动操作的音栓。羽管键琴的声音明亮、清澈,具有金属的光泽,但音量单薄,对指触的力度变化反应甚微,音响的强弱对比较差,之后逐渐被钢琴所替代。
现代音乐,也称二十世纪音乐,是指自1900年起至今,继承西方古典音乐而来的一个音乐纪元,音乐门派繁多,风格多样。其中著名的有十二音无调性音乐、序列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极简主义音乐、机遇主义音乐、微分音音乐、电子音乐、具体音乐等等。不过由于存在理论泛滥、鱼龙混杂等问题,许多现代音乐常常不被广大音乐爱好者所接受。如何纠正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空洞浮躁之风,让广大音乐爱好者喜爱并接受是现代音乐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类音乐带有的实验性质已经超出了普通爱好者的欣赏范围,不过仔细聆听品味,仍然存在其独特的音乐性。如果你是如此热爱并钻研音乐,这一个等级的音乐也不应该被你所错过,它们就像是以和谐、规则为主导的主流音乐世界的另一面,是音乐世界中的“非主流”。可千万不要低估这一类非主流,其中不乏尚未被人发现与认可的珍珠钻石,不乏充满思想、技巧与创意的伟大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