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作曲家,指挥家。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4岁开始跟随爷爷学习小提琴,同年父母双亡成为孤儿,被一名富有的女士收养并接受到了良好的音乐教育。在罗马音乐学院的学习完成后他回到威尼斯继续学习作曲以及指挥,学习并了解到了十二音作曲技法与第二维也纳乐派。二战结束后,他在威尼斯音乐学院教授音乐理论,并与吉安·马利皮耶罗一起整理早前的意大利音乐,同时也与达姆施塔特新音乐的作曲家们熟识。1950年开始,马德纳成为一名指挥家。1955年又与贝里奥一起建立了电子音乐实验室。1957年前往米兰音乐学院任教,1960-1962年在英国达灵顿夏季音乐班做讲座,同时在这段时间他与布列兹是达姆施塔特新音乐作品的两位主要的指挥。1971-1972年担任坦格活德的新音乐总监,1973年因癌症在达姆施塔特去世。许多作曲家为他写过纪念作品,包括有布列兹、贝里奥等。
这个听觉等级的音乐已不适合聆听欣赏,更适合以研究或者猎奇的眼光去了解与分析。也许如科普兰所述,我们的耳朵大概还没有为这类音乐而准备好,不过我个人觉得也许我们的耳朵永远不会为这类音乐准备好了。不过音乐世界本身是包容的,也因为这一类音乐的补充而完整,这也许就是这些音乐被产生出来的直接原因。这类音乐中也不乏真诚之作,可是也有相当数量哗众取宠、滥竽充数、粗制滥造的作品,这就要留给你来评判了。我们也许可以留意这类最奇怪的音乐中比较真诚的那一部分的产生时间,大多是在两次世界大战的前后,也许这些音乐恰好反映了在那个时代人性的迷茫、扭曲与破坏,所以对于音乐来说具体什么样的创作方式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创作时的那一份真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