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浪漫主义作曲家。出生于莫斯科,父亲是一个商人,希望儿子能够子承父业,所以格列恰尼诺夫较晚才接受到音乐教育,他回忆自己14岁前从来没看到过钢琴。之后他偷偷违背父亲的意愿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师从于塔涅耶夫和阿连斯基,与后者发生争执之后转投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十分欣赏格列恰尼诺夫的才华,直到自己1908年去世前一直在学习生活与经济上给予这位学生支持。大约1910年前后,格列恰尼诺夫已经成为了国内闻名的作曲家,沙皇给予他额外的补助津贴。俄国爆发革命之后格列恰尼诺夫先是在国内呆了几年,最终还是决定移居国外。先是在法国,然后到美国,直到以91岁高龄在纽约去世。格列恰尼诺夫的作品代表着浪漫主义向20世纪音乐风格的过渡,体现了俄国浪漫主义和民族乐派的深厚传统。
协奏曲指一件或数件独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奏,借此着力体现独奏演奏家演奏水准的音乐体裁,所以往往具有强烈的炫技性。举例如独奏乐器为钢琴的协奏曲就叫“钢琴协奏曲”。“大协奏曲”是巴洛克时期特殊的协奏曲形式,通过乐队一组表现力较强、数量较少、称为“主奏部”的乐器组和另一组数量较多称为“协奏部”的乐器组一问一答的交替来进行。另一特殊形式“乐队协奏曲”则是二十世纪以来许多作曲家为展现整体乐队演奏与自身作曲实力而作的音乐体裁。在二十世纪前后,由于乐队的表现力被逐渐重视,许多作曲家的协奏曲作品往往以“为某乐器与管弦乐队而作”命名,借此强调乐队与独奏乐器平起平坐的地位。但是为避免混淆,我仍然将此类名称统一命名为“某乐器协奏曲”。
浪漫主义音乐是古典主义音乐(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延续和发展,是西方音乐史上的一种音乐风格或者一个时代。如果按时间划分大概为1820年至1900年之间。如果用历史事件来划分,“浪漫主义音乐”则可以从1813年霍夫曼论述贝多芬的浪漫主义精神开始,到1914年勋伯格提出“不协和音的解放”为止。浪漫主义音乐比起之前的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更注重感情和形象的表现,相对来说看轻形式和结构。浪漫主义音乐往往富于想象力,相当多的浪漫主义音乐受到非现实的文学作品的影响,而有着相当大的标题音乐成分。浪漫主义音乐强调多样性,发展和声的作用,对人物性格的特殊品质进行刻画,更多地运用转调手法和半音。贝多芬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先驱,浪漫主义歌剧的代表是瓦格纳,钢琴音乐的代表是李斯特。浪漫主义音乐体现了影响广泛和民族分化的倾向,浪漫主义晚期出现了更多不同的乐派,包括法国的印象乐派和欧洲各地的民族乐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