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也逝于该地,是与勋伯格、韦伯恩齐名的第二维也纳乐派代表人物。他出身于维也纳一个有教养的家庭。1904年开始,贝尔格跟随勋伯格学习,在此之前他几乎没有受过正规音乐培训。贝尔格把这位作曲前辈(实际上只比他大11岁)看作是朋友、父亲和音乐上的偶像。学习四年后,他完成了单乐章的第一首编号作品“钢琴奏鸣曲”,体现出了他不凡的作曲功底以及融合传统与现代的作曲思想。1915年到1917年间贝尔格在奥地利服兵役,并于1917到1920年间创作了代表作歌剧“沃采克”。尽管音响复杂尖锐,但他对士兵沃采克充满同情与人性的描绘深深地感染了观众。1925年他的“室内协奏曲”赞美了由勋伯格、韦伯恩和他组成的3人组,曲中内容及结构全部基于数字3。贝尔格最后一部歌剧“璐璐”中赤裸裸的低俗情色描写让这部作品颇受争议。1935年贝尔格受托创作“小提琴协奏曲”,实为贝尔格为另一位偶像马勒的遗孀阿尔玛的女儿玛侬而作,作品很快完成。但是他自己却无法听到作品的首演。1935年12月,贝尔格死于败血症,“小提琴协奏曲”成了这位作曲家最后的天鹅之歌。
协奏曲指一件或数件独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奏,借此着力体现独奏演奏家演奏水准的音乐体裁,所以往往具有强烈的炫技性。举例如独奏乐器为钢琴的协奏曲就叫“钢琴协奏曲”。“大协奏曲”是巴洛克时期特殊的协奏曲形式,通过乐队一组表现力较强、数量较少、称为“主奏部”的乐器组和另一组数量较多称为“协奏部”的乐器组一问一答的交替来进行。另一特殊形式“乐队协奏曲”则是二十世纪以来许多作曲家为展现整体乐队演奏与自身作曲实力而作的音乐体裁。在二十世纪前后,由于乐队的表现力被逐渐重视,许多作曲家的协奏曲作品往往以“为某乐器与管弦乐队而作”命名,借此强调乐队与独奏乐器平起平坐的地位。但是为避免混淆,我仍然将此类名称统一命名为“某乐器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