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苏格兰裔作曲家,20世纪最多产的作曲家之一。他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对音乐有兴趣,并且尝试作曲。出于收入前途方面的考量,他的家人对于他选择作曲的道路一开始并不支持。早年他也曾经执迷于天文学,虽然没有最终成为天文学家,不过这成了他一生的爱好,从他作品中某些光怪陆离的名字中可见一斑。中学时期他不成熟但有灵气的作品就引起了作曲家罗杰·塞欣斯的注意,不过后来也是由于罗杰·塞欣斯对其早期作品缺乏个人特点的批评,霍夫哈奈斯烧毁了他的所有早期作品,据说共有千部之多。之后他便开始积极探索与发展有他自己风格的音乐,1930年代聆听了印度音乐后对其发生了强烈兴趣,并将印度音乐元素与思想广泛应用到了自己的作品中。1934年他来到芬兰拜见了他儿时的偶像西贝柳斯,两人随后结成了忘年之交,西贝柳斯也成为了霍夫哈奈斯女儿的教父。霍夫哈奈斯一生共写有55部交响曲与几百部各式各样的作品,作品语言通俗易懂,被许多音乐爱好者们所喜爱。
协奏曲指一件或数件独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奏,借此着力体现独奏演奏家演奏水准的音乐体裁,所以往往具有强烈的炫技性。举例如独奏乐器为钢琴的协奏曲就叫“钢琴协奏曲”。“大协奏曲”是巴洛克时期特殊的协奏曲形式,通过乐队一组表现力较强、数量较少、称为“主奏部”的乐器组和另一组数量较多称为“协奏部”的乐器组一问一答的交替来进行。另一特殊形式“乐队协奏曲”则是二十世纪以来许多作曲家为展现整体乐队演奏与自身作曲实力而作的音乐体裁。在二十世纪前后,由于乐队的表现力被逐渐重视,许多作曲家的协奏曲作品往往以“为某乐器与管弦乐队而作”命名,借此强调乐队与独奏乐器平起平坐的地位。但是为避免混淆,我仍然将此类名称统一命名为“某乐器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