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叹调(Aria)原指任何抒情的音乐旋律,多为独唱曲,亦可以指欧洲古代十四行诗的配乐和巴洛克组曲中的一种体裁,如巴赫著名的“G弦上的咏叹调”。此后,咏叹调渐渐开始在歌剧中占有愈来愈多的分量,并出现更多精细的分类。19世纪中期以后的歌剧,很多都是多个咏叹调的集合,宣叙调的空间愈来愈少。在另一部分歌剧,如瓦格纳的“乐剧”,分曲几乎完全消失,而宣叙调与咏叹调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区分。
咏叹调 温柔的火焰 选自阿德里亚诺在锡里亚 J.C.巴赫作曲
(点击这里聆听其他体裁是咏叹调的作品)
曲名
难度
乐器
体裁
作者
战争咏叹调
万福玛利亚 弗拉基米尔·瓦维洛夫创作改编
咏叹调 阿里亚娜的挽歌
咏叹调 睡吧 我的爱人
2首咏叹调
咏叹调 孤独之歌 选自亚瑟王 另一版本
咏叹调 孤独之歌 选自亚瑟王
咏叹调 狄多的哀伤 当我归于尘土时 选自狄多与埃涅阿斯
d小调谐谑咏叹调
爱之咏叹调 为小提琴而作
咏叹调 美丽的眼睛 选自葛莉赛达
咏叹调 通奈尔的孩子
咏叹调 酒与恶 巴比伦之王尼布甲尼撒
咏叹调 为什么爱不被祝福
咏叹调 堂吉诃德之死
咏叹调 温暖的阳光与柔和的微风
咏叹调 我的生命已逝去 选自克里奥佩拉
约翰受难曲咏叹调 BWV 245a
约翰受难曲咏叹调 BWV 245b
约翰受难曲咏叹调 BWV 245c